嬰幼兒乳牙保健須知+Q&A
更新日期: 2008-08-10 記者:採訪/林明佳 演出/mommy:廖瑞卿 baby:郭亦� 北市衛生局日前根據96年學齡前兒童口腔篩檢報告指出,學齡前兒童齲齒盛行率高達63.37%、齲齒數目3.22顆,與WHO所訂定2010年全球口腔保健指標─「90%的5歲兒童全無齲齒、12歲兒童齲齒數目不超過2顆」,尚有一段距離,另外,94~95年的齲齒盛行率為78.1%,顯示國內7歲以下的幼兒高達七成以上有蛀牙情形。其實,寶寶自乳牙萌發後即需要適當的清潔,從小落實口腔保健習慣,才能遠離齲牙、牙周病的惡夢。如何維護小寶貝的牙齒?就由本文來告訴您吧! 母親開始懷孕的第6週,乳牙的牙胚即出現在胎兒的口腔中,4個月左右開始鈣化,然後一直到孩子出生的6~7個月後,乳牙才長出來,通常下顎第一門牙是最早長出的乳牙,之後大約每隔4個月便會有對新的乳牙長出;當孩子2~3歲時,全部20顆乳牙均會長出;到了6歲左右,第一顆恆牙(下顎第二乳臼齒的後方)開始長出,即俗稱的「6歲齒」,需特別注意的是─此牙脫落是不會再有牙齒長出代替的,之後乳牙漸漸脫落,被依序長出的恆牙取代,待孩子12~14歲時,即有28顆恆牙。 Q1:反正乳牙是暫時的,蛀掉也沒關係? 乳牙與咀嚼進食、咬合發音、美觀、空間維持、誘發恆牙萌發等功能緊密相關。許多父母誤以為乳牙不用清潔,反正之後長出恆牙就可換掉;殊不知乳牙萌發後,一旦沒有適當照顧,很容易就形成齲齒,並影響之後生長的恆齒。 Q2:奶瓶性齲齒是喝奶造成的嗎? 有些嬰幼兒常有睡前以奶瓶喝奶的習慣,並且常常喝到睡著,導致在前牙與嘴唇之間常積聚未完全吞下的奶,久而久之,就造成前牙唇側嚴重齲蝕的特殊現象,稱為奶瓶性齲齒(Nursing bottle caries)。 Q3:媽媽一口爛牙,也會遺傳給寶寶? 楊瑞賢表示齲齒不會遺傳,但是齒質(指牙齒的質料、品質)會遺傳,包括琺瑯質、硬度和溝隙,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不常刷牙,但仍然能保有一口潔白貝齒的原因,也就是其牙齒琺瑯質厚度足夠、質地較硬,因此比較不容易產生蛀牙; Q4:大人的齲齒會傳染給寶寶嗎? 許多父母會疑問:「假如我親寶寶或是嚼爛食物再餵給寶寶吃,會不會將我的蛀牙也傳染給他呢?」楊瑞賢表示人類的口腔裡本來就有很多細菌,並不會單單因為接觸到細菌,就形成蛀牙。齲齒至少有3個基本要素,包括細菌、牙齒和糖份,口腔內的細菌一定要糖分才能作用,也要有牙齒才能蛀牙。 Q5:如何發現寶寶已經形成齲齒? 齲齒依蛀牙部位可以分為:咬合面齲齒、鄰接面齲齒(即牙縫間的蛀牙)。當我們吃完食物,剩餘的食物殘渣會被吸附於牙齒表面,形成牙菌斑,細菌會利用此食物殘渣繁殖增生,產生酸性物質,使得牙齒的琺瑯質遭到破壞,牙齒結構變得脆弱,最後造成齲齒、牙齦炎、牙周病等問題。 察顏觀色辨齲齒 楊瑞賢敎家長們如何辨別寶寶是否已經發生齲齒現象: Q6:小朋友可以做根管治療嗎?需要嗎? 根管治療即抽神經、根管充填,其目的是在解除齒髓或牙根尖周圍組織發炎,盡可能保住牙齒避免拔除的命運,其優點在於可以保持天然牙齒排列的完整性,並避免因牙齒早期拔除所造成空間不足和不正咬合等。 Q7:一般兒科還是兒童牙科好? 小朋友初次接觸牙醫時難免會有緊張及恐懼感,而且小朋友常說不清楚哪裡蛀牙、哪裡痛,有時可能只是嘴巴破皮或喉嚨痛,也搞成牙痛,因此醫師的詳細檢查和耐心是很重要的。一個專業的兒童(小兒)牙科醫師具有耐心和技巧可以讓幼兒乖乖合作,因此建議選擇醫院或診所的兒童牙科;或是有耐心的一般牙科也可以。通常兒童牙科可以看到12~16歲左右。 Q8:寶寶也可以吃氟錠嗎?氟錠的作用? 楊瑞賢指出氟錠主要作用在骨骼上,只要不超過醫師指示的使用劑量,就沒有副作用的問題。家長們要將氟錠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,因為氟錠吃起來甜甜的,萬一孩子誤以為是糖果,吃入過多恐會引起中毒。目前市面上氟錠分為0.25mg及1mg的劑量,前者主要是給6歲以下小朋友吃的。 打造寶寶一口貝齒 1. 協助清潔口腔。養成飯後清潔口腔的習慣,學齡前兒童通常需要大人幫忙用牙刷、牙線清潔;3~4歲後可以讓寶寶自己練習,但最後一定要經過大人檢查。 |